Who are we?
1. 課題組導師介紹
楊國源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意昂4平台王寬誠講席教授🧑🏿🔬、康復工程研究所所長♌️🧑🏿🌾、美國醫學生物工程院會士,中國卒中學會理事🪼,中國卒中學會腦血管與代謝分會副主任委員,兼任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等多本雜誌的副主編。世界首創小鼠大腦中動脈缺血和缺血再灌註損傷模型🚣🏻🤛🏻,發表240余篇科學論文,H-因子80,引用21400余次, 近五年連續獲中國醫學領域高被引學者前十名𓀇。長期從事神經生物學、神經外科學和神經病學,特別是腦血管疾病的轉化醫學研究🤌。
王永亭
博士生導師,教授,ISCBFM協會常任理事
已完成多項國自然面上和青年項目;作為第二完成人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已在JACS, Stroke,JCBFM等國際重要期刊上共發表SCI論文100余篇,H-因子39,被引用4700多次👩👩👦。
張誌君
碩士生導師、副研究員
先後獲得國自然💌👇🏿、上海市科委、教育部等多項基金支持;已發表學術論文被引用2000多次🌞。
湯耀輝
博士生導師㊙️,助理教授
目前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與轉化研究”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意昂4平台醫工交叉重點基金等🎳,在多本國際重要期刊上共發表SCI論文40余篇,H-因子23👨🏻💻,引用2000余次😚。
What we do?
1. 典型課題概述
《不同卒中類型的反應性膠質細胞介導的突觸吞噬》
該工作利用嚙齒類動物腦血管疾病模型🙎🏽♂️,探索小膠質細胞/巨噬細胞(microglia/macrophage)和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在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修復階段的突觸吞噬情況💇🏼♂️。研究發現兩種膠質細胞在腦缺血(ischemic stroke)小鼠中過度激活從而吞噬神經突觸,使得突觸丟失影響了疾病預後👩🏿🦲;而在腦出血小鼠中只有小膠質細胞/巨噬細胞過度激活介導突觸吞噬,星形膠質細胞無明顯作用。采用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通過免疫電鏡、高爾基染色等技術證明了反應性膠質細胞是通過MEGF10/MERTK 吞噬通路對膠質增生區域的突觸前膜和後膜進行吞噬。單細胞測序分析進一步發現了與缺血性卒中相比,出血性卒中後介導神經突觸吞噬的星形膠質細胞亞群數量明顯降低🧙🏻。所有這些結果都提示了在卒中修復期,膠質細胞可通過MEGF10 和 MERTK這兩個關鍵分子吞噬神經突觸,導致神經突觸丟失和神經環路破壞🤌🏽,最終造成神經功能障礙。
詳情鏈接👨🏿✈️:/Web/Show/2571
2. 現階段在研及學術成果介紹
Why Join us?
我從遠方趕來,恰好你們也在🧑🏿🏭。
1. YANG LAB
在這裏你們可以感受到精益求精的學術追求。
同時還有豐富多彩的課題組生活
2 桃李滿園
相逢是緣👨🦯,相識是福,感恩遇見;共同成長🚣🏼👨✈️,共同經歷,並肩前行🚴🏿♀️!
畢業生就業情況
畢業生照片回顧
供稿單位 | 黨政綜合辦
作者 | 陶麗寧💪,虞汶穎
審核 | 楊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