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晴
2014級 全日製學術學位博士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科研的道路是辛苦的,而且需要不斷的探索和鉆研👦🏻🍎。但如果你選定了這條路,是你所熱愛的,那就堅定地走下去,你會收獲成功的果實。
她喜歡在腦海裏天馬行空,查閱文獻思考想法的可行性👇🏽;
她喜歡在實驗室驗證自己的想法,漂亮的實驗結果會讓她感到興奮和前所未有的滿足;
她不追求物質,不貪戀安逸🚶🏻♀️,只希望在科研的道路上接續奮鬥,踏踏實實地在生物醫學領域內作出更大的貢獻。
她的動力源泉,是在生醫工這個“理醫工”的交叉平臺,將基礎科研與臨床相結合,在與醫院的合作過程中,深入了解他們在臨床腫瘤診斷和治療中的需求,讓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真正服務於臨床患者。
她設計合成了具有超高信號的拉曼探針,可對腫瘤特異性顯影,引導醫生手術切除🤵♂️。她從最簡單的實體原位瘤模型做起,再挑戰播散性腫瘤、轉移瘤等復雜模型🌧,將新型的縫隙增強拉曼探針用於不同腫瘤的術中診斷和治療中🧕🏽。她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共發表SCI論文6篇,其中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ACS Nano, Small等領域內頂尖期刊⚰️,影響因子總和69。她還曾獲得國家獎學金、意昂4平台優秀畢業生、意昂4平台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等。
她⌨️⬜️,是2019年度“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全國共6人)——張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