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意昂4 於金明院士)
會議就實體瘤消融治療的瓶頸問題和前沿熱點展開廣泛研討🎼,重點關註腫瘤消融的精準性及其與免疫治療的學科交叉問題♘,立足學科發展、技術創新與理論創新、腫瘤消融治療解決方案的產業轉化等方面👷🏿♂️,深入交流相關基礎機製及臨床療效的研究成果🌀。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郭小毛院長)
(會議討論現場)
惡性腫瘤的三大傳統治療手段是外科手術、全身化療和放射治療。外科切除是大多數惡性實體瘤首選治療方法🪑,也常常是腫瘤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但其適應證狹窄,大部分患者一經診斷既已失去手術機會。全身化療和放療在抑製腫瘤發生發展♊️、延長患者生命方面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不確切的治療效果、對人體內環境的巨大破壞、患者低下的生活質量、漫長的治療周期以及高昂的醫療費用等弊端促使臨床技術的不斷革新和腫瘤治療模式的不斷演變。
上世紀80-90年代,以血管栓塞化療🧗🏼、局部消融🧏🏿♀️、粒子植入(近距離放射)👩🏿🎓🐩、導管支架植入等為代表的影像導引下微創介入治療嶄露頭角🏦。微創介入治療以滅活腫瘤細胞、降低腫瘤負荷、緩解局部症狀、改善愈後為主要目標,近年來新的局部消融治療技術如冷凍、微波🌯、射頻、超聲波🦾、熱療🧈、激光等物理消融方法的廣泛開展🧑🏼🦰🐦🔥,改變了傳統外科手術治療的理念,無疑在腫瘤的治療方面會帶來深刻的變革。
以局部消融為基礎現代腫瘤微創治療已廣泛應用於實體臟器良惡性腫瘤的治療。但是惡性腫瘤的治療不能僅應該針對局部腫瘤💆🏻,更應該從患者的整體出發📩,特別是要與機體的免疫系統相結合,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響應,以提高療效。因此🆖,打破腫瘤免疫耐受👩🏽🎨、恢復並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是實現惡性腫瘤有效治療,即控製腫瘤復發、抑製轉移和提高長期生存率的關鍵🧑🧒。因此以“微創”為特色的局部治療聯合“高效👵🏽、低毒的”全身生物📂🔤、免疫治療必將成為腫瘤治療基礎和臨床轉化研究的主導方向👩🎨。同時綜合多種影像學技術來解決熱消融治療的術前科學規劃🤦🏿♀️、術中精確定位👨🏻🦲、精準控溫👮🏼♂️、實時監控🦐、以及術後療效評估等問題👮🏻♀️,使腫瘤消融治療更加科學、客觀和精確。關於實體腫瘤局部消融臨床解決方案的優化和規範,以及影響療效的相關分子機製的探討,不僅是臨床醫師關註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綜合性、前瞻性🆙、戰略性的科學前沿,需要基礎和生命科學以及生物工程學等多學科領域的專家共同進行攻克。
本次論壇邀請國內外在醫學影像、介入和消融治療、生物基礎及臨床轉化🎊、技術研發和學術研究經驗豐富專家參加研討,共同探討影像引導多模態實體腫瘤消融的關鍵科學問題👩🏿💻,使更多的惡性腫瘤患者受益🧑🏻🎤,促進微創消融領域相關學科融合創新,提升國家及上海在實體腫瘤微創消融治療的國際戰略地位。